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广州市文化馆
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
纤云弄巧 百“花”竞芳
-- 乞巧文化体验课纪实
潘剑明老师在讲解
在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即将来临之际,7月30日上午,由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广州市文化馆和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广州市乞巧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周末非遗课堂”之乞巧文化体验课,于广州塔地铁站站厅举行,让“广绣风”参赛者和热心市民共同体验了乞巧魅力。
学员朗诵诗词
本次活动由乞巧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潘剑明主讲。他首先介绍了乞巧节的历史文化,以生动的描述和幽默的语句,让学员们了解到乞巧节如何从农时节令转变成为表达女性愿望的节庆日,他深情吟诵“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等诗词,让课堂饱含书香气息。
首善文老师在讲解
接着,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的首善文老师为学员们普及了与文化创作相关的版权知识。只见他以一朵米花为例,问道“这朵花有无版权呢?”“那么版权是什么呢?”并向答对的学员分发礼品。经此环节,在场广绣风参赛者们纷纷表示,没有意料到版权问题遍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后要加强版权意识。
潘惠君老师展示制作过程
随后,来自“中国乞巧第一村”珠村的潘惠君老师,带领学员们分组进行乞巧花卉的制作。果仁、米粒、铁丝、色纸……简单的原料经过学员们的努力,变成一株株美艳的花朵。谷花、米花、瓜子壳花、丝网花……经由学员之手的乞巧花卉朵朵艳丽,饱含着心灵手巧、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学员在制作乞巧花卉
学员作品
学员作品
学员展示作品
最后,广州市乞巧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杨静介绍了其协会对于“广绣风”的文创需求。每年乞巧节期间,慕名到天河及珠村的游客不少于50万人,许多游客都想购买带有特色的乞巧节文化衍生产品。在“广绣风”中,他们就提出了设计大众化(价位99元以内)的节俗礼品、旅游纪念品、节俗纪念品的文创需求,希望此类乞巧节庆礼品寄托民间信仰,包装原生态,视觉古朴,便于携带,具有纪念意义。如有意参赛为乞巧节进行定向文创设计,可登录广绣风大赛官网报名。
大合照
最新动态